G3复盘 勇士:任你进攻绚烂,防守带走比赛
2017-04-23 15:12:46 来源:CCTV5在线直播
37:30
30:24
21:33
25:32
这是开拓者与勇士队G3的四节得分对比。而这样的比分对比可以说是直接的显现了整场比赛的一个直观态势。开拓者从一开始的狂轰滥炸单节掠下37分到第三节与第四节在勇士高压密集的防守之下只能挣扎的获取到21与25分的分数,直至最后连续被勇士防成而葬送比赛。
可以说:任你进攻多么绚烂,依旧是防守带走比赛。
勇士和开拓者这两支球队真的很相似,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比如你有水花,我有双枪。你善于三分,我也精于此道。不管是双枪与水花的互爆亦或是斯托茨与史蒂夫科尔之间的斗法,开拓者与勇士之间,永远都是那么的激情四溢、大开大合。
但可惜的是一时瑜亮,也要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开拓者与勇士是很相似,但勇士的硬实力就是比开拓者要强,这是谁都无法可以否认的事实。
强在哪?稳定压过一切的防守能力!勇士的进攻一波流是出了命的疯,而防守一波流更是绝命杀招。在与许多进攻出色或是攻防均衡的球队过招时,勇士永远都是一副你打你的,我玩我的样子。因为勇士的绝对实力保证了其拥有更多的容错率,即使前期打的稀烂,命中率一塌糊涂,但只要稍作适应和调整,就能够缓过劲来,以至最后完成逆转,取得胜利。
当然,要说勇士是收视保证,我是服气的。毕竟经常完成大逆转,也经常大比分领先之后开始浪,险些玩成被逆转。
话不多说,回看比赛。开拓者一开场狂轰滥炸的那一段就不详细赘述了,因为这是开拓者的特质,也是常态,开拓者短时间内得分爆炸的一波流能力绝不弱于联盟任何球队,因为包括双枪在内的一干外线球员都有一定的投射能力,包括克拉比、阿米奴、甚至于哈克莱斯、冯莱都有一定的投射能力,更不用说板凳上坐着的大白莱昂纳德了。
此消彼长,开拓者投开了,但勇士的手感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是水花开场手感欠佳,二是其他人都没能续上足够的火力,但即使如此,转眼看了一眼比分,第一节结束,勇士竟然只是落后7分???
这就要说道本场比赛除却双枪与水花之外的另外一对酷炫狂霸吊炸天的组合——麦氏双雄!
没错,就是麦当劳与麦当娜!开个玩笑,应该是MY Boy 麦基以及他的小兄弟麦考!
要说麦考这个小伙子还是很有意思的,6尺7的身高只有84公斤重,明显的瘦弱型身材。但其灵动的风格竟然能够很和谐的适应二三号位的攻防转换作用,从比赛一开始的防守、空切、转移球,再到之后的抢断,可以说一开场死气沉沉的勇士队只有麦考一个人突显了相当的活力。
而My Boy 大麦基更是表现的极为突出。一方面其上场之后迅速的改善了勇士篮板球被爆的现状以及内线护框的能力,而在进攻方面,在与格林和库里的轮番挡拆之后,总能出色的寻找到投篮终结点的位置,将球送进篮筐。
要知道,整个上半场打完勇士队中正负值最高的是麦基+6,而整场比赛结束,麦基的正负值则是残暴的来到了全场最高的+24,可想而知,麦氏双雄在场时,给予了勇士多么有活力的助推。也正是因为麦基与麦考的出色发挥,才不至于让勇士在半场结束就失去比赛的悬念。
半场结束,勇士落后13分。归结几点原因:
1、篮板被爆,努尔基奇在场时,勇士的前后场篮板完全被压制。
2、进攻没有持续性,勇士在上半场的进攻偶有亮点,但就是因为没有持续性的输出,才无法完成串联来形成进攻高潮。
3、最得意的攻防转换完全消失,下快攻的机会也寥寥无几。
当失去了命中率,不要紧,水花不可能迷失一整场。但篮板被爆、进攻没有持续性、转换进攻、快攻打不起来,那就只能挨打了。
所幸,到了最为关键的第三节,勇士重拾防守,将整个局面彻底打开。
以下是开拓者教练斯托茨的原话:【勇士是联盟里最好的第三节球队】
没错,勇士是联盟里最好的第三节球队,因为勇士常常凭借着强势的攻防一波流来逆转战局,带走比赛。本场比赛的第三节亦是如此。
熟悉的第三节,熟悉的剧本。当比赛进行到了第三节的3分33秒时,随着克莱连续两记三分命中,将比分迫近到了只差四分,这时候恐怕斯托茨自己也意识到可能那个该死的第三节又重新上演了。
在之后勇士的套路就是熟悉的坚决包夹持球人,迫使其失误,形成快速攻防转换,完成快攻终结。
水花不可能迷失一整场,所以下半场克莱和库里相继回归。而开拓者也不可能准一整场,所以到了第三节第四节也就乏力了。
到了第四节,可以说整个开拓者的心气已经被消磨殆尽。双枪爆了一整场,如同G1那般的手感火热,也不足以支撑到最后一刻。因为他们明白,他们的进攻即使再出色,也无法伤到勇士分毫,因为他们只有进攻!而勇士除了有进攻,还有同样出色的防守,这就是最致命的差距!
G3是开拓者的搏命战,但依旧是输了,可能整个系列赛也伴随着这场比赛而结束了,要知道凯文杜兰特、肖恩利文斯顿、马特巴恩斯皆因为各种模棱两可的伤势而无法登场,但即使如此勇士依旧在波特兰摩达中心带走了比赛。
当最后一次又一次的将库里送上罚球线之时,我不禁仍在感叹:既生水花,何生双枪……
(baby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