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新闻足球新闻

赛后球员评分?这分数真的值得信赖么

2017-04-10 10:10:05 来源:CCTV5在线直播

在德甲比赛第25轮结束之后,bundesligafanatic.com作者Travis Timmons讨论了关于球员评分的事情

赛后球员评分?这分数真的值得信赖么

在德甲比赛第25轮结束之后,bundesligafanatic.com作者Travis Timmons讨论了关于球员评分的事情。

过去十年间,数据分析在足球世界里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时候,足球比赛中总是会标出各种各样的数据。所有人都无法免俗,在谈论足球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谈及一些关于数据的东西。作为一名足球评论员,我自己也知道数据的变化是无穷尽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此外,由于相关数据设备的发展,足球数据就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啥都能够数据化。

无论数据分析到底是好,还是坏,在当下足球世界里,数据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这其中,球员评分又占据着非常大的一部分。我们随便找个足球网站,上面都会有关于球员的评分(大多是在每个比赛日结束之后)。就如同在流行的选秀节目中,永远不缺乏对于选手的评价一样,这样的行为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也能够保证节目网站的点击量。在足球的世界里,如今越来越少不了对于球员的打分。

所有人都在做这样一件事,结果却不尽相同,由于各路媒体的评分标准并不同,所以最终的球员评分也是有所差别。有些时候差别并不大,但有些时候,这样的差别简直如同天上地下。

在诸多媒体之中,有些媒体就是根据直觉来评分的,比如《踢球者》的“6-1分评分表(6分=灾难,1分=贝利附体)”。按照这家德国媒体的评分标准,本赛季到目前为止德甲最佳球员就是场均拿到2.44分的奥斯曼-登贝莱,而德乙最佳球员则是2.57分的阿卡基-戈吉亚(效力于德累斯顿迪纳摩)。

除了“感官派”之外,还有些媒体会根据特定的公式去计算,这种公司通常类似于线性权重模型。通常情况下,这些模型都是各路媒体的“独家配方”,即便是像WhoScored.com列出了评分细则,我们也根本无法了解其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那么,对比“感官派”《踢球者》的球员评分,WhoScored.com的球员评分有什么不同呢。按照这家网站的计算方法,本赛季到目前为止的德甲最佳球员是蒂亚戈-阿尔坎特拉,他的场均评分达到了8.2分(WhoScored.com的满分是10分),而德乙最佳球员则由三名球员分享:拉塞-索比赫(圣保利)、蒂姆-克莱恩登斯特和马克-施纳特勒(海登海姆),他们仨的评分都是6.49分。

很明显,这就是差异。接下来,我们再列举一些球员评分的对比:

奥斯曼-登贝莱:《踢球者》排名第1名,WhoScored.com排名第12名;

蒂亚戈-阿尔坎塔拉:《踢球者》排名第11名,WhoScored.com排名第1名;

阿卡基-戈吉亚(德乙):《踢球者》排名第1名,WhoScored.com排名第15名;

拉塞-索比赫(德乙):《踢球者》排名第15名,WhoScored.com排名并列第1名;

蒂姆-克莱恩登斯特(德乙):《排名踢球者》第77名,WhoScored.com排名并列第1名;

马克-施纳特勒(德乙):《踢球者》排名第2名,WhoScored.com排名并列第1名。

当然,这样的差距也是可以预见的,毕竟各路媒体的评分标准并不相同,但有些时候,各路媒体在球员排名上还是会有“撞车”的时候。

首先,我们来看看WhoScored.com排出了的本赛季到目前为止,德甲评分前10位的球员:

1.蒂亚戈-阿尔坎塔拉

2.福斯贝里

3.莱万多夫斯基

4.罗本

5.德米尔巴伊

6.奥巴梅扬

7.纳比-凯塔

8.本杰明-胡布内尔

9.赛亚德-科拉希纳茨

10.恰尔汗奥卢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踢球者》的德甲评分前10的球员:

1.奥斯曼-登贝莱

2.罗本

3.鲁内-亚尔斯坦

4.莱万多夫斯基

5.拉姆

6.罗曼-比尔基

7.纳比-凯塔

8.奥利弗-鲍曼

9.塞巴斯蒂安-鲁迪

10.福斯贝里

为了对比更加充分,我们再看看Squawka.com 的本赛季德甲评分前10位的球员:

1.蒂亚戈-阿尔坎塔拉

2.莱万多夫斯基

3.胡梅尔斯

4.奥巴梅扬

5.哈维-马丁内斯

6.聚勒

7.阿拉巴

8.拉姆

9.罗本

10.莫德斯特

莱万多夫斯基和罗本,在三家媒体中都杀入了前10名。而像蒂亚戈-阿尔坎特拉这样的球员,他也是出现在了两家媒体的前10榜单之中。

在赛季末的时候,这样百花齐放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收敛,各路媒体的评分可能会向着一个平均值靠拢(当然,之间肯定会有一定的差别)。不过呢,就单场比赛而言,不同球员评分方式之间的差距,使得单场比赛的球员评分真是没有啥好关注的。

案例研究:德甲第25轮,丹尼斯-迪克迈尔

在案例研究中,我们选择了汉堡右后卫丹尼斯-迪克迈尔在德甲第25轮比赛中的表现作为研究。这场汉堡客场与法兰克福互交白卷的比赛中,全场一共出现12次射门,两支球队总计传球成功率不足60%,而且犯规高达42次。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场比赛中,有一家媒体为丹尼斯-迪克迈尔打出的评分,却超出了德甲第25轮中所有球员评分的平均值。另外一家媒体所给出的评分则是远远低于所有球员评分的平均值。还有一家媒体,给丹尼斯-迪克迈尔的评分只不过是稍稍低于平均分。

回过头来,我们先看看迪克迈尔在那场比赛中的表现到底如何:他尝试了18次传球,但只成功了4次。尝试3次铲断,成功率为100%。他有4次成功的头球争顶,并且还有2次犯规。

这样的数据给你的感觉是啥?且不说他防守表现到底如何,至少他的传球是非常糟糕的,简直就是球来蒙一脚,传到哪就是哪。

(图)在汉堡0-0战平法兰克福的比赛中,迪克迈尔的传球分布图

所以这名球员的得分到底应该是高于德甲的平均水平,还是要低于平均水平,甚至是远远低于平均分呢?至少在我(本文作者)看来,迪克迈尔的评分应该是要低于平均分的。

我并不理解主教练选择他作为首发球员的原因,我也不知道迪克迈尔在比赛中到底想了些啥。我更加无法明白,迪克迈尔是怎么看自己糟糕的传球成功率。说实话,作为球迷的你们,也并不明白。

所以,在我们透过球员评分,看球员在场上的实际表现,我们就会发现,各路媒体给出的球员评分,真是没有啥用。

你觉得呢?

比赛中某些问题,并不是数据能够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问题变得棘手的原因。

球员评分通常是根据球员在持球情况下的表现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球员的表现评分是以一个个散乱的数据整合起来的,这些数据包括(传球、拦截、高空争顶等)。

然而在比赛中,球员并不是一直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控球状态,球员们需要不断在控球和无球状态之间切换。而且很多时候球员的一个动作,是能够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环环相扣,球员在场上又不是一个单纯独立的个体。比如说一名球员的传球成功率能够达到88%,但他传球给了一名队友,后者一拿到球就被对手抢断,那么这次传球的选择,是否也应该为失去控球权负责?

换而言之,所有数据都是具有一系列棘手的影响因子:比赛策略,临场策略,球员具体任务,上一场比赛,接下来的比赛,场地和天气的情况,裁判尺度,裁判视野局限性,队友跑位,球队攻防转换速度,各种突发状况……

真心希望你们能够听明白我说的是啥。

相较而言,棒球这项运动,采用类似目前足球的球员评分规则会更好一些,因为在棒球比赛中,几名队友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且场上情况并不复杂,它们完全能够轻松地将各类数据累加在一起,为某一名球员打出合理的分数。也正是因为如此,棒球运动中的数据价值是所有运动中最高的。

然而,足球并非是小数据累加起来就能够诠释的运动。从这一点上来说,单凭控球之时的球员数据来为一名球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做出评判,简直就如同依靠维基百科上的剧情梗概来评判大卫-林奇的电影一样。虽然说对控球之时的数据分析并非有错,但这并不是一名球员在比赛中的完整表现啊。

讲真,你们并不一定要相信我所说的,但我们应该相信一些职业球员的观点。就比如布罗夫斯基,他最近也谈论了数据分析的问题。作为一名退役球员,他以业内人士的身份谈论了球员评分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当然,他的言论也是引人深思,到底我们有多了解足球?屏幕前的我们,能够了解比赛中的多少细节?

在布罗夫斯基看来,球员评分就是一种荒谬且粗糙的产物,继而他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如今人们对于球员控球之时的数据有点儿过于看重了。

足球是一项非常动态的运动,这项运动根本就不是这样未精加工的数据能够表现的。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并没有因为这些数据所构建出的局限性而产生低落的情绪,相反我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因为在这一领域还有更加广阔的未来。从数据分析的角度去分析足球,只会让我对变化莫测的足球产生更大的好奇。

最后,我还是想说一句,谨慎对待那些球员评分吧。

(西地那非)

直播类型:足球英超西甲意甲德甲法甲中超深度精华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