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析阿森纳:缺乏落位效率,终结效率低下的伪技术流
2018-03-05 15:40:24 来源:CCTV5在线直播
在英超联赛第29轮的比赛中,阿森纳客场1-2负于布莱顿。枪手因此遭遇各项赛事四连败,球队连续11轮联赛丢球。眼下阿森纳在英超积分榜上,积45分仍居第6。温格的球队很显然陷入了困境,他们在冬季转会窗口过后,意图复兴的尝试失败了。是什么导致了温格的“革命”以悲剧告终呢?想要通过堆积技术中场,恢复当年的华丽枪手,但是球队糟糕的后防和落位效率,以及锋线上并不让人满意的终结能力,是球队眼下迈不过去的天堑。
【中场技术流扎堆,温格意图回归阿森纳昔日传统】
从联赛杯决赛开始,温格很显然下定决心要有所改变。他的球队在中场的位置,尽可能地安排创造力最强,队内脚下技术最好的球员。老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当年球队的传统可以回归。
从联赛杯决赛的阵容安排可以看到,3421阵型下,除去两名翼卫球员,中场先发分别是威尔谢尔、拉姆塞、扎卡和厄齐尔。温格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跟曼城队争夺中场的控制权。可惜他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于,球队这样的安排下,能够前插的攻击的中场球员似乎不够。真正起到B2B作用的只有拉姆塞,因此温格在联赛面对曼城的比赛里,开启了变革的第二次尝试。
温格在一周内第二次对战瓜迪奥拉的时候,将阵型变成了4231,这样一来等于中场中路的人数从4人变成5人。进一步堆积中场的目的,就是要加强控制力,以及进攻端的创造力。可以看到的是,奥巴梅扬的身后,是厄齐尔、姆希塔良、拉姆塞、维尔贝克和扎卡5人。这样一来,似乎有能前插的,也有能射门的,更有会传球的。温格的这个中场组合,目的就是进攻最大化。
这样的一个中场组合,温格还配备了高位逼抢的战术。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些的技术中场,并不合适不断地往返上下,因此手握主动权,压制对手就成为了最佳的方式。这次断球之后的反击,奥巴梅扬身后,5箭齐发,姆希塔良选择远射,还是有着不小的威胁。
【锋线效率不高,后排得分点哑火】
对于立志于重塑技术中场团队,加强进攻的温格来说,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或许就是球队在他做出这个决定后,不仅仅遭遇了3连败,并且一共才打入1球。新引进的球员奥巴梅扬不能说表现太差,但他的进球效率的确并不那么让人满意。
对战曼城队的联赛杯决赛中,其实最早拿到进球机会的队伍是阿森纳。这次的进攻中,威尔谢尔接应后场的长传,他的冲击制造了曼城防线的混乱。跟进的拉姆塞拿到二次进攻机会后,给厄齐尔送出妙传。厄齐尔的精妙横传,让奥巴梅扬获得了必进球的机会。但是这名花费了温格极大代价的射手,却错失了这脚非常容易的射门。温格的球队在比赛前半小时取得了很大的场面优势,但是奥巴梅扬的错失机会,与阿奎罗的一击致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一套组合下,阿森纳前场的进攻创造力还是值得期待的。这脚直塞球找到右路的贝莱林,还是相当不错。后者右路低球传中,禁区中路拉姆塞拿球稍作调整完成一脚凌空抽射,可惜被埃德森飞身将球没收。由于球队使用的是单前锋奥巴梅扬,因此后插上的攻击也很关键。拉姆塞原本是最合适的选择,但他却没能打开进球账户。
温格的球队在与埃弗顿比赛中完成了5个进球。当时厄齐尔前场送出直传,球队的两名新援完成漂亮配合。奥巴梅扬大禁区弧顶处背身的情况下用右脚挑传禁区右侧,姆希塔良禁区内右脚停球之后低平球传至门前,跟进的拉姆塞右脚轻松推射首开纪录。或许就是这样的配合,给予了温格“变革”的决心和勇气。让人遗憾的是,之后前锋和后排攻击点集体哑火,让温格的这些变化,显得有些“守株待兔”。
【技术中场到位率存在缺陷,来回拉锯中,阿森纳防线暴露】
当球队使用太多的技术中场,前锋线和后插上的得分效率又迟迟上不去的时候,阿森纳后续的悲剧也就注定了。因为你不可能指望威尔谢尔、厄齐尔、姆希塔良、拉姆塞、扎卡等人的组合,跟防守型后腰,或者顶级B2B那样保证贯穿全场的到位率。因此,最近的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阿森纳总是“习惯性”的连续丢球。
他们往往一旦出现中场球员一个环节的防守被击破,就会导致后续无人补位的尴尬。整条中场防线,在后场的时候,更多是“一锤子买卖”。对手频繁出现以点破面的情况,使得温格的计划屡屡破产。当萨内推进到禁区正面的时候,我们发现阿森纳后场到处都是漏洞,曼城队多人接应更是让这些问题被不断放大。
这次的反击中,曼城队的球员似乎速度远快于阿森纳。阿森纳中场有谁能够完成回追?抬眼望去,球队似乎放弃了。曼城所要做的,就是如同训练中那样完成前插和接应。因为阿森纳的防线,倒是都是空间。
这次的防守更有代表性,如果说萨内切到禁区正面是强在个人能力的话,那么这次达尼洛的切入,阿森纳中场球员无力回追,就显得分外苍白。曼城队踢得是一种几乎把球传入球门的进攻方式,但是在这个背后,阿森纳中场“跑不动”了,也是一个问题。半场丢3球,阿森纳往往在失了一球后,会习惯性丢球,也跟中场的这个到位率持续下降有着很大的关系。
包括昨晚1-2输给布莱顿的比赛里,对手的第二个进球,看似是传中后头球破门。但实质上,依旧是阿森纳的“技术中场群”在拉锯战中脱节。他们无法有效地完成防守保护,使得球队在比赛的体能节点时,往往变得非常脆弱。
【篇尾语】
温格似乎是输掉了他最后的翻身筹码,他的战术理念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了。这种“复古”的做法,是温格对于昔日自身荣光的一种“回忆”,也寄托了他对于这支球队最美好的“念想”。但是,现实是冰冷而残酷的,这个时代变了。眼下的足球,跑动更快,节奏更强,温格已经很难继续成为那个巨浪滔天下,依旧成绩稳定的舵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