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体育新闻足球新闻

中流砥柱亦是危机之源——“队委会”的那些事

2020-04-02 18:36:21 来源:CCTV5在线直播

3月31日,巴萨一线队球员公开发布声明,表示将降薪70%,以支援俱乐部其他职员度过“新冠”疫情

3月31日,巴萨一线队球员公开发布声明,表示将降薪70%,以支援俱乐部其他职员度过“新冠”疫情。但与此同时,巴萨球员与管理层的矛盾也再一次被公之于众。梅西等球员的声明表示,“让我们做一些我们知道自己会做的事情”,暗示俱乐部在降薪一事上对球员施加压力。

近半年来,梅西、皮克等“队委会”功勋和巴萨主席巴托梅乌为首的管理层频繁产生矛盾。曾经爆出过巴萨高层疑似雇佣公关公司抹黑球员这样的丑闻,也有媒体对巴萨“队委会”的权力提出过质疑。事实上,不少俱乐部中,都存在“队委会”性质的球员团体。在球队遭遇危难时,他们往往会挺身而出;但是他们与管理层之间,往往也存在微妙的关系。

【队委会——形式不同,普遍存在】

在俱乐部的权力结构中,“队委会”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作为球员,他们受雇于俱乐部;但凭借着资历、功勋与影响力,又有着超然于一般球员的地位,能够参与球队的管理。如果“队委会”成员还兼具青训身份,更会被球迷们视作球队传承与文化的象征,被奉为本队的至宝。他们言行的影响力,甚至会大于管理层。

托蒂在罗马有着超然的地位

在奉行“莱茵兰资本主义”,倡导企业对员工负有责任,主张“以共识为基础进行经营”的德国,不少球队都将“队委会”作为一个明确的制度来实施,公开让球员参与管理。多特蒙德就是公开设置“队委会”的球队之一,本赛季大黄蜂“队委会”包括四名球员:罗伊斯、皮什切克、维特塞尔以及胡梅尔斯。

这种管理模式,在中超俱乐部也曾得到过采用。2016年,在俱乐部与球员的共同促进下,山东鲁能也曾经用队内推举的方式产生了“队委会”,希望用这种方式增强队内的团结,促进球员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最终蒿俊闵、王永珀、王大雷和蒙蒂略成为了得票的前四名。这四名球员,也成为了鲁能泰山队历史上首届“队委会”的成员。

一些球队没有公开的“队委会”设置,但也有其他的方式来产生有影响力的球员团体。巴萨近年来通常会在赛季前选举出几位队长人选,这些球员一定程度上就扮演了“队委会”的角色,在必要时会站出来,代表球员发声。今年2月阿比达尔批评巴萨球员时,梅西就公开表示了反对,表示前队友的举动伤害了更衣室。

而巴萨的死敌皇马,则通常是根据在队时间来确定队长人选,一定程度上也是“队委会”的角色。辉煌时期的米兰没有明确的选拔制度,但是凭借在队时间与过往功绩,潜移默化的形成了马尔蒂尼、巴雷西为首的“骑士桌”。德塞利曾经如此回忆“没有谁比骑士们更热爱这支球队,他们不同于那些临时花重金买来的雇佣军,他们有权左右这支球队。”

【板荡识诚臣,危机中的坚守】

作为球员中的佼佼者与领袖,当球队遇到危机时,“队委会”往往需要率先挺身而出。在巴雷西二十出头的大好年华,米兰曾遭遇两度降级,但他始终不离不弃。巴雷西之所以能够得到米兰从管理层到球迷的一致尊崇,并形成以他为核心的“骑士桌”,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红黑军团的忠诚。

巴雷西至今还在米兰管理层任职

2005年米兰在伊斯坦布尔惨遭逆转,次年“电话门”爆发,连续的打击使得卡卡、加图索、皮尔洛等球员心生离意。在内外交困的危机下,“骑士桌”成员们很好的履行了球队领袖的职责,避免红黑军的主力阵容解体。2007年,米兰也成功的重整河山,在雅典击败利物浦夺得队史第7座欧冠。

2012年切尔西成功欧冠问鼎,同样也有“队委会”的作用。当年阿布为了大耳朵杯,豪赌少帅博阿斯。可葡萄牙人将更衣室搞得满城风雨,欧冠也1-3输给那不勒斯濒临出局。无奈之下阿布只能站在特里、兰帕德与德罗巴为首的“队委会”一边,炒掉博阿斯,让名宿迪马特奥掌管球队。

但是换帅之后的蓝军却奇迹般起死回生,与那不勒斯的次回合比赛,三位“队委会”成员各自打进1粒头球,媒体赞曰“切尔西用球员们最舒服的方式赢球”。谷底反弹的蓝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功逆袭赢得冠军。在那支冠军之师中,“佛帅”迪马特奥固然有功劳,但是推动球队不断前进的,还是切尔西的“队委会”。

【暗流汹涌,“等级”即矛盾】

但是凡事皆有两面性,“队委会”也未必一直会起到积极作用。他们的影响力往往不仅限于球场上,甚至能够决定球队的引援与教练的去留。各个豪门中因为与“队委会”不和而惨遭下课的教练不计其数。当年的土耳其“国王”特里姆也因为与“骑士桌”的矛盾而在米兰草草收场,中超杭州绿城也出现过球员“自治”而架空主教练吴金贵的闹剧。

巴萨球员与俱乐部高层的矛盾,实际上也是“队委会”与高层的权力之争。《世界体育报》就表示,引进格列兹曼、推动内马尔转会等决定都并非来自于巴萨管理层,而是更衣室内的“队委会”。俱乐部决定进行友谊赛之前,也需要“队委会”点头同意。“队委会”还曾经向高层提出不少要求,包括要求额外的百分奖金、赛季不败奖金等。

球员与球员之间,也有可能因为“队委会”的存在而产生嫌隙。德国国家队的“队委会”成立于2010年南非世界杯前夕, 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队委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各个派系斗争的焦点。“拜仁帮”,海外球员,德甲其他球队都想分一杯羹,导致“队委会”不断膨胀。最多时候,有两位数的球员都是“队委”。

“队委会”制度的混乱,也为2018年世界杯德国的惨败埋下了伏笔。彼时“队委会”包括赫迪拉,但尤文中场的状态已经不能服众。为了平衡海外球员与本土球员,德拉克斯勒一度被提名为“队委会”成员,但又遭到了不少本土球员的反对。内部权力的混乱,被认为是德国惨败的原因之一。也因此世界杯之后,德国取消了“队委会”的设置。

【尊荣与竞争,竞技不可免之痛】

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自然少不了领袖,因此任何球队都必然会产生“队委会”或类似的团体,在球员、高层与球迷之间沟通。在球队遇到问题时,这些功臣名将也往往会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帮助球队渡过难关。米兰的“骑士桌”、尤文的“布拉德皮特”、巴萨的拉玛西亚传统,都是球队生命力的保证。

但是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免不了竞争与淘汰,而“队委会”的存在,实际上是在球员之间人为的制造了不平等。当功勋球员因年龄而状态不再,或者在战术中表现挣扎,但凭借“队委会”身份拥有免死金牌时,势必会引起队内的不和。“队委会”与教练的矛盾,往往也是因为教练的安排不符合功勋们的胃口,老将们踢的不舒服。

连续两任拜仁主帅安切洛蒂与科瓦奇黯然下课,一定程度都源于与队内功勋不和

因此,“队委会”的存在,始终是一把双刃剑。能够成为球队的中流砥柱,但也有可能成为球队的危机之源。竞技体育需要领袖,老将与功勋们也值得一个体面的告别;但与此同时,能者居之、优胜劣汰也不可避免。如何平衡“队委会”背后隐藏的悖论,是每个豪门球队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直播类型:足球英超西甲意甲德甲拜仁慕尼黑AC米兰尤文图斯皇家马德里巴塞罗

最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