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数据总结——利物浦:夺冠前防守强无敌
2020-09-09 19:00:32 来源:CCTV5在线直播
利物浦本赛季夺冠之旅可谓话题性十足:上赛季本已是史上最强亚军,开赛后一路顺风顺水,几可谓“一骑绝尘”,甚至竞争对手曼城教练瓜迪奥拉半路便坦承争冠无望;疫情突如其来又让人担心近在咫尺的冠军会不会因赛季取消而泡汤。复赛后顺利夺冠带领球迷云欢呼之余,宛如宿醉未醒一般被曼城打得七零八落,因欧冠早早出局,索性在随后玩了一小阵子快乐模式。最终利物浦打出了一个十分伟大,但最终数据却无法完全证明他们有多伟大的赛季。
为揭示利物浦这赛季的真实水平,我特意将利物浦夺冠前的数据单独列出,聚焦于前31场英超利物浦的数据。
进攻:不墨迹,非顶尖,已足够
坦白讲,利物浦整个赛季的进攻水准距离顶尖都还差着那么半口气,即便是在表现更好的夺冠前,利物浦的场均2.25个进球和曼城的2.68相比也存在档次差距,而这还是拜他们整体射术更好所赐。如果看预期进球数,那么利物浦的1.95实际上与排名第三的切尔西相比并无档次领先,反倒是同曼城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但反过来说,利物浦也并不需要把进攻推到一个极高的水准。他们有恐怖的防守打底,进攻只需要维持在一个“优秀而非顶级”的水准便已足够。只不过惊人的99分,总会让人们下意识地对这支球队的存在更高期待而已。
利物浦基本延续着一以贯之的进攻直接性,夺冠前每4.16分钟净控球时间打出一次射门,放到整季排名英超第3,射门频率算比较高。比较可贵的是他们的射门机会称得上“质量兼顾”,射门多的同时,每次射门的预期进球数也达到0.133,排名英超第4。
能做到这一点的主观因素非常简单:利物浦根本无所谓失去球权,一俟前场出现机会,哪怕传球难度极大,利物浦也会优先尝试先把球打到禁区里。球队每1.55分钟净控球时间实现一次禁区内触球,频率是英超第2高的——注意由于我们无法查到某一时间段的禁区内触球数据,所以这里用的是整个赛季的数据。从场面上看,如果只统计前31轮,利物浦的这项数据还会更高。
有时候利物浦对于“把球打到禁区里”会呈现出痴迷的态度,比如下图,传中的条件其实并不十分具备,阿诺德传中时菲尔米诺实际上是一人面对对方整条后防线做无球抢点,萨拉赫并未包抄到位。但阿诺德还是传了,反正传进去制造混乱就有后续“浑水摸鱼”的资本,且利物浦前场也具备足够的个人能力应对这种乱战。
这么传的一个弊端自然是球队不可能像曼城一样长时间连续控球在脚。一个事实是,利物浦62.26%的控球率非常高,但他们每分钟净控球时间失去球权2.91次却着实不低,比起曼城要多出0.7次。这是因为利物浦中后场球员传球基本功相当扎实,且一有实质性推进机会绝不因害怕风险而犹豫。这也导致利物浦在控球率极高的同时,还能维持英超中游偏下水平的反击占比,而通常这二者是相冲突的。球队中后场向前传球能力普遍达到中上水准,加之前场球员兼具技术与速度,快速推进效果十分可观:
诚然,反击对任何球队而言都注定是占比较低的进攻方式,利物浦也不过是做到了尽量“不耽误自己的反击”而已,实际上他们的阵地战进攻占比高达74.43%,是英超第3高的。如何在阵地战中维系高射门频率?
此处我们必须提请大家注意两点:第一,利物浦强调冒险性传球,不代表他们具备频繁进行地面渗透的能力,事实上,他们的smart pass只是做到了“有量无质”——占比1.57%英超正数第6,成功率36.18%倒数第4。
第二,利物浦前场球员基本功确实扎实,尤其萨拉赫和马内的持球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上球队总体层面是既不强调个人持球,又不擅长个人持球。按wyscout网站给出的1对1及盘带数据计算,利物浦整季打完无论是盘带频率还是成功率都是英超较低水平。这一环节也得到了opta方面不同标准但同类型统计的支持——whoscored网站提供有免费的opta基础统计,以此为基础进行二次计算,利物浦过人频率与成功率也同样均为英超较差水准。阵地战中利物浦有时会为了追求正面推进,把球直接传给接应位置虽威胁极大,却也陷入重围的队友,而接球人则会在接球后对抗失败,最终丢球:
也就是说,阵地战常规三大模式:地面渗透、个人突破和传中,前两项利物浦至少比起同级别强队而言都不算擅长,其所恃者,是传中。
前31轮英超,利物浦每1.84分钟净控球时间尝试一次传中,频率排在英超第8。这对于这种控球率的球队而言非常罕见的——英超传中频率前10的球队中,竟然只有2支球队的控球率超过50%,而这两队分别是利物浦和曼城。某种意义上,能兼顾控球率与射门频率,本身就必须依赖传中。再进一步讲,传中本身绝非落后的进攻手段,而是不可或缺的进攻元素。
当然,利物浦的传中和曼城区别很大。他们不会强求精准的贴地传中,甚至并不十分在意传中是否能由自己人抢到第一点——曼城传中成功率英超第2,而利物浦则只是第10而已。某种意义上,利物浦在“形成传中”和“形成好的传中机会”之间更倾向于前者,有时即便禁区内接应点并不很足,他们也会先把球传出去,考验对手在退防时的解围能力:
但是,上图这种略显仓促的传中只不过是因传球人起脚太快,接应队员无法跑入禁区而已。利物浦球员进入禁区的意识从来不用怀疑,只要时间来得及,他们一定会在禁区内囤积大量球员接应传中。两名边后卫那么多助攻,也与此不无关系:
而且,利物浦球员传中的脚法也很值得信赖,部分贴地传中渗透过层层防守,结合多点接应后威胁极大:
而在推进思路层面,利物浦也有些与众不同。以其每分钟净控球时间15.8次传球的传球频率和85.41%的传球成功率,中短距离传球本该非常多。然而利物浦却打出了9.80%的长传占比,排名英超倒数第6听起来很靠后,但要考虑到他们的控球率、传球频率相对于曼城与切尔西之外的其他球队都要领先一档,这实际上是相当高的频率。我们不能说利物浦常规状态下会比较重视长传,但他们对长传的倚重程度,确实是要高于其他英超强队的。
如此行事的资本在于:利物浦中后场尤其是范迪克非常精于此道;而前场球员撒开了腿往前跑,也确实能够把整体阵型拉扯的非常开。这相当于他们既有长传源头,又有接球人选。将长传作为某种半常规武器,何乐而不为?比如这些:
当然,上述因素并不足以让利物浦维系比较优秀的进攻火力。另外两个重要素质是利物浦能够在很多局面并不十分有利的比赛中叩开对手城门的关键原因:
首先,利物浦定位球把握极为惊人,定位球形成射门的比重高达34.36%排名英超第2。事实上他们通过定位球创造的射门机会并不很好,但贵在把握机会能力实在太强。按照btp网站的数据,利物浦整季通过定位球创造的预期进球数仅为17.8,排名英超第6;然而却靠着这点预期进球数打出了27个实际进球数,二者之间的差值高达9.2,吊打所有英超球队——其领先第2的优势,相当于第2到第6之间的差距。一些定位球甚至直接改变了比赛结局。比如下图范迪克的两个进球,就帮助利物浦2-1取胜布莱顿:
其次,利物浦整体射门精度颇为不错,前31轮“真实射门得分率”2.04%排在英超第2,整季打下来的2.41%甚至排在了英超第1。当然,这个数据放在其他联赛其实都只是前列而非顶级,但英超这赛季射门环节普遍不佳,利物浦在这一项上已经捞到足够多的“额外进球”了。一些世界波算得上对射门难度进行极端修正了:
坦白讲,利物浦这种强调直接性的进攻方式,最终效果只是优秀而非顶级。他们整季85个进球距离曼城差距极大,而71.52的预期进球数实际上已经和身后的切尔西非常接近。严格来说他们并不是顶级进攻强队。但这一进攻水平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在另一端,利物浦在夺冠之前交出了欧洲最佳答卷。
防守:特殊的逼抢模式,夺冠前欧洲最佳
英超第32轮之前,我丝毫不怀疑利物浦会成为本赛季欧洲最佳防守球队,结果他们在夺冠后突然开启快乐模式,最后7轮狂丢12球,而他们整季也就丢了33个。这也导致他们最终丢球数比起曼城、曼联并没有少多少。
但利物浦在前31轮的防守却绝非曼城与曼联可比。他们场均放给对手的预期进球数只有0.90,和曼城基本并列为英超第一,且凭借门将位置的优势打出了场均0.677的失球数,最终防守效果领先所有英超球队一档。
尽管同为高控球率且强调高压逼抢的球队,利物浦和曼城、切尔西所实现的防守效果区别很大。通常而言,高压式防守逼迫对手无法把球打到前场,因此对手射门频率会非常低,但由于在前场集中大量兵力导致后场空虚,对手一旦真的把球打过去,那就是非常好的机会,因此对手每次射门的预期进球数会很高。然而利物浦还真不一样,他们每2.73分钟净防守时间即放给对手一次射门,对手射门频率英超第11;但是,每次射门的预期进球数只有0.107,为英超最低。部分原因在于,利物浦比多数强调高压防守的球队更擅长稳扎稳打的平行站位防守:
此处的问题在于:如果利物浦长期奉行这种平行站位防守,那么他们夺回球权的频率理应非常低,毕竟这是一种强调站位严谨、牺牲拼抢积极性的防守思路。但利物浦夺回球权频率高的吓人——夺冠前他们每分钟净防守时间夺回球权3.79次,在英超自成一档的高。做到这点有多难呢?前两天我们讨论弗里克治下拜仁的文章里提到过,这支拜仁的逼抢能力之强令人咋舌,但他们放给对手每次射门的预期进球数,却只不过是德甲第5低的0.11。换言之,“频繁断球”和“不放给对手好的射门机会”其实是存在悖论的。利物浦竟然能给这组悖论给解决了。
怎么做到的?
这就要说到利物浦特殊的逼抢模式。我们先给大家放两张图:
上述两次射门,预期进球数分别只有0.02和0.08。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两个问题:
1,上面两张图,利物浦逼抢了吗?
逼抢了。
2,利物浦在逼抢的同时,中后卫远离后场了吗?
并没有。
也就是说,利物浦压上去逼抢的同时,自身的阵型保持的非常好。他们的站位确实很“松散”,人与人之间,或者说三条防线之间的距离非常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彼此呼应。尤其是后场,可以在完美接应中场的同时,兼顾禁区。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利物浦相比于曼城,很难组织起人数很多的围抢,但他们却可以保证不漏人。说得再形象一点就是:当曼城投入大量兵力围着持球人、争取一次性断球时,利物浦是把兵力投入到对接球人的盯防上,迫使传球者抬头就会发现,所有接球人身边都有人照顾。当然,也包括最靠近本方禁区的那些前锋。
给一张以前写稿用过的老图:
利物浦逼抢了吗?显然这是非常典型的高位逼抢;但问题是,全过程有针对哪个持球人集中兵力吗?并没有。持球人传球甚至没有遭遇太多封堵。然而持球人可选择的传球路线多吗?非常少,因为多数接应点几乎都有红色身影盯防。
分两张静态图我们就能发现,全过程利物浦其实是在追求保持自身阵型的情况下,在对手腹地进行压迫:
第一步,阿诺德上前参与逼抢,但他并没有跟着萨拉赫压到底线,只是在萨拉赫身后盯防接球人。
第二步,阿诺德回撤,利物浦的4-3-3原始阵型清晰可见。而曼城则会选择部分打乱阵型,集中到一个区域对持球人进行疯狂围抢。比如这样:
这里再给大家强调一下:我并不是因为利物浦高分夺冠,就说利物浦的这种逼抢模式一定比曼城的更好。事实上二者各有利弊,并且在数据层面体现的非常明显:在写曼城赛季总结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曼城这种做法最能够支撑持续的高压传控,因为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把“夺回球权”这一事件安排在前场。而利物浦前31轮22.19%的前场夺回球权占比看似很高,实际上和曼城之间是存在档次差距的。反过来说,利物浦这种模式的强项在于:由于他们会尽可能把所有位置的接球人都给照顾起来,所以不会轻易放给你传球。
写第一篇赛季总结的时候我就说过,这个系列完结后,我会把自己整理的部分数据免费公开到那么直播吧。等到最后一篇皇马写完后,各位可以看一下英超的数据。利物浦在“防传球”这方面简直恐怖到了极致——除了放给对手英超中游的smart pass成功率之外,其他所有防传球环节,利物浦都是英超前2水准——其实绝大部分就是第1。
项目太多,列个表吧:
值得注意的是:以此方法限制对手传球,不仅有利于阵地战防守,更重要的是会让利物浦这支进攻端兵力投入不小且控球率很高的球队,很大程度规避类似球队最害怕的反击。与所有高控球率球队一样,利物浦放给对手较高的反击进攻占比,但他们能够将对手反击进攻形成射门的比重限制到30.93%,这种保持阵型的防守模式不可谓无功:
而且,这种防守模式本身容错率还比较高,尤其是前面逼抢失败被过之后,由于后场阵型保持良好,完全可以在不“赌博”的情况下给中前场擦屁股。要知道,利物浦中前场实际上并不十分擅长个人防守对抗,加之逼抢时不侧重围抢包夹,对抗起来就会更加吃亏。他们每分钟净防守时间2.39次对抗不过英超第5;59.50%的对抗成功率则只有英超第10。这种情况下,保持阵型,让范迪克等人能够安全的完成扫荡,也就尤其重要。下面两张图就是典型的外围防守被破解,但后卫线在保持站位严谨的情况下断球成功:
当然,利物浦球员在其他常规领域的防守基本功也十分重要:比如中前场普遍能追已经不是新闻,后卫线制空能力超强也足以在定位球防守中做到不吃亏。此处不再赘述。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利物浦夺冠前夺冠后实际丢球反差如此之大,有一个原因在于:阿利松在两个时间段的表现差异极大。
夺冠前31轮,阿利松出场23次,限制对手射门得分率为3.03%,算是比较优秀的水准;而夺冠后呢?阿利松在7场比赛中一共被射正23次,小样本下交出了-6.43%的答卷,这是什么水准?英超后半段门将差距过大暂且不提,放到西甲,就是倒数第2的水平……当然,我不否认阿利松在夺冠后的丢球全部是xcg极高的,打出这种很差的数据,更多是因为样本太小,他不具备在大样本下靠成功扑救在算法中积累分子的条件。但夺冠前诸如下图这样的大幅加分表现,夺冠后没能延续也是事实:
当然,以阿利松的履历,是绝不可能在样本足够大的情况下交出-6.43%的限制对手射门得分率答卷的。这就和利物浦夺冠后偶尔一两场比赛中有些“快乐”一样,不可能长期延续。利物浦yinci本身并没有出现任何重大人员流失,未来至少延续防守问题并不大。因此,下赛季的英超,大概率还是曼城和利物浦分别仰仗进攻和防守来争霸。这也是目前英超相较于其他联赛最特殊的风景线。
另外,近期从一些报道中得知,可能是由于美国资本背景影响,利物浦是全欧洲最强调数据分析的足球俱乐部之一。未来这支球队,应该值得数据爱好者多关注。